本报讯(记者 王海防 王 辉)连日来,市委书记蒿慧杰《致全市科技工作者的慰问信》,在全市引发热烈反响。广大科技工作者纷纷表示,要以高昂的斗志投身到科研创新实践中,勇攀科技高峰,为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“四三二一”工作布局、全面推进“四城同建”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“看到慰问信后,我感到非常振奋和欣喜,第一时间转发到微信朋友圈里,不少同行都点赞留言。”5月31日,记者见到漯河医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田志逢时,他难掩兴奋。慰问信中提到:“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争做科技创新的先行者、科技成果的转化者、科学精神的传播者。”这句话令他印象深刻。田志逢说,这几年,他和团队成员特别重视将科技与临床技术对接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,将一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应用,更好地服务社会。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,他们团队还发挥专业优势,面向全市广大青少年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。
风吹麦浪,田野飘香。5月31日下午,在市农科院的育种基地里,小麦研究所所长廖平安和同事们正在收获小麦。他们要从上千株小麦里优中选优,选出那些最有科研价值的麦粒。
廖平安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已经整整31年。“慰问信中对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付出给予了很高评价,我深受感动。”廖平安说,科研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大道。作为一名育种人,要静下心来,耐住寂寞,培育出更多稳产优质的麦种,这样才能保证粮食安全,把饭碗始终端在自己手里。
“看了慰问信后,我的心情非常激动,搞研发更有劲儿了。”河南叮当牛食品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张艳艳说。这几年来,企业特别重视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,充分利用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,大力推进多层次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,形成独特的技术优势,为食品名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。
近年来,我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;更加重视科技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,为科技创新搭建平台、创优环境、搞好服务。去年,我市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2.54%,全省领先;新建国家级、省级研发平台7家,累计达到60家。
相关下载 |
---|
![]() |
文章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