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国聘、李凤仙和孙辈们在一起。
在海河小区,有这样两位老人,他们一大家子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,传递着家风美德,弘扬文明新风尚,同时也充实着自己的退休生活。他们就是63岁的牛国聘和李凤仙。5月29日,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。
文/图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丽亚 吴艳敏
做饭带孩子
让儿子儿媳安心上班
牛国聘一家是社区公认的和睦大家庭。走到他们家门口时,就听见孩子们的欢笑声。牛国聘和老伴,还有孙子孙女和媳妇在客厅里聊天说笑。
退休后的牛国聘把家庭氛围营造得很好。他告诉记者:“我是在漯河电厂退休的,俺老伴没有工作。没有退休以前,老大的孩子多亏老伴照顾。现在老二儿子也结婚有孩子,我们十来口每天都在一起吃饭,这样生活着才有家的感觉。”
退休以后的牛国聘夫妇除了在家做饭,做家务,就是帮忙带孩子。“现在我们还能活动,就帮着他们多做点事情,年纪大了也不能光靠年轻人照顾。”牛国聘说。
“孩子们工作忙,他们的孩子还小,自己身体好肯定要帮忙了,而且孙子孙女很乖。每天我接送两个学生上学,老伴在家看着两个小的孙儿,然后买菜做饭。从大媳妇嫁过来,我们都住在一起,因为这样才像个家。”牛国聘说。
一旁的二儿媳妇陈莎笑着说:“我嫁过来9年多,自从我有孩子以后,都是公公婆婆帮忙带的,他们从来没有怨言。每天下班,我爸都把饭做好了。每天的饭菜还不重样,味道也好。”
“感觉俺爸退休后的生活,就是和婆婆帮我们带孩子、做饭,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。对于我们来说,他们就是我的坚强后盾。在以后的生活中,共同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。”陈莎说。
在一起生活十来年
从来没有红过脸
这些年,牛国聘一家人以“百善孝为先,家和万事兴”为家风,他经常教导儿子媳妇,要踏踏实实做人做事。
40多年前,牛国聘的老伴李凤仙嫁到牛家,婆婆勤劳朴实的作风、和蔼善良的品德在她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。她和婆婆数十年生活在一个屋檐下,从未红过脸、拌过嘴。如今,在他们家,不仅婆媳亲如母女,夫妻、兄弟、妯娌之间也是友爱互助。
牛国聘说,家要有个家的样子。“首先就是夫妻之间要和睦,我和老伴有时候也会产生矛盾。但是,事情不能隔夜,我都会主动给她道歉,这样日子才能过好。”
“我们一大家子,这十来年都是在一起吃饭。我们和老二就在一个小区,老大家住在附近一个小区。大孙子和大孙女放学就跑过来,嚷着不回家,小孙女也马上上幼儿园,也是天天在这嚷着不回去。看着孩子们围绕在我们身边,也是一种幸福。”牛国聘说。
一旁的李凤仙说:“俺老伴退休以后,就和我一起照顾孩子们。我们一大家子在一起是一种幸福。特别是每天看到孙子孙女们,心里比干什么都开心。”
陈莎说:“俺婆婆对我和嫂子都像亲闺女一样,我们经常一起逛街买衣服。现在我小女儿刚四个月,如果不是婆婆帮忙照顾,我根本没法安心上班。”
说到自己的公公,陈莎红着眼眶说:“记得有一次下着大雨,我的电动自行车坏半路了,孩子的爸爸不在家,我给公公打个电话,不一会儿他冒着大雨赶过来帮我拖车。看着公公满脸都是雨。当时,我心里酸酸的。还有我生完孩子,为了让我吃得更好一点,公公每天做好饭给我送来,我真的很感动。”
看到大人在聊天,陈莎的儿子悄悄跑到厨房,自己洗了一盘子杏,端出来挨个分发。刚7岁的孩子显得特别懂事。
也许这就是一代传一代的教育,牛国聘说:“一个家要完整,不是金钱有多少,而是要各司其职,互相信任,要和睦,才能万事兴。”
文章搜索